如果作物受到蟲害的侵擾,常用藥但效果仍不太好的話,就需要多多尋找原因了,如何才能有效的防治蟲害呢,避免施藥上的誤區呢,下面為大家總結了一些打完藥害蟲仍不死的原因,希望對大家會有所幫助。
一、藥理分不清楚
有些農戶對蟲害藥的發生作用藥理分不清楚,認為治蟲害的藥與治病菌害的藥一樣可以在病害發生之前提前預防,但是目前使用的殺蟲農藥大多數是以觸殺或者胃毒為主,需要接觸到害蟲身體或者被害蟲吞食進體內才會發生作用,在沒有害蟲之前提前預防,往往起不到一個很好的效果,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害蟲發病初期用藥,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農藥的作用與價值。
二、沒有對癥下藥
植物和人一樣都會生病,不管是病菌害還是蟲害的侵擾,都會通過一定的癥狀表現出來,如果無法通過表現出來的癥狀來判斷正確的病蟲害,就有可能無法對癥下藥,選擇錯誤的產品。植株病害的病原菌有真菌、細菌、病毒等,受到不同蟲子的侵害,針對不同的病原菌及蟲害選用的藥物也是完全不同的。目前農藥市場上的商品種類過于繁多,如果無法搞清楚病菌害,選用了錯誤的產品,既增加了用藥成本,又會耽誤用藥治療的最佳時間,一定要對病害有很好的判斷再對癥下藥。
三、用藥的時間有誤
防治蟲害要根據病蟲的生活及生理習性進行用藥,并不是所有的病蟲噴藥之后都會有效,在正確的時間用藥同樣很重要,例如根據白粉虱晝伏夜出的習性,可以在傍晚白粉虱聚集遷飛前用藥,可以有效的對白粉虱進行防治,在其他時間白粉虱遷飛性強,無法集中高效的對其進行防治。
四、蟲害菌害不分用錯藥
有時作物受到蟲害的侵擾,但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,如蟲體較小肉眼很難分辨,或害蟲遷飛性強,晝伏夜出,發現不了蟲體,而將蟲害誤認為病菌害,因而誤選農藥進行多次的噴打,不僅治不了真正的病害,而且嚴重時,可能引發藥害的發生。